- 1、新仓的社会事业
- 2、榆中县第一人民医院的改革发展
- 3、新仓的社会事业
先知数码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关于 [] 一些相关资讯,欢迎阅读!
探索医疗科技新境界:Ci300血凝分析仪的深度解析
在当今快速发展的医疗科技领域,每一项创新都是对人类健康保障的重大贡献。其中,血凝分析作为临床检验中的重要一环,对于评估患者出血与凝血功能、指导治疗策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今天,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款引领行业潮流的尖端产品——Ci300血凝分析仪,它是如何以科技之光,照亮精准医疗的道路。
一、Ci300:科技与传统的完美融合
Ci300血凝分析仪,作为医疗诊断设备中的佼佼者,集现代微电子技术、光学检测技术与先进的算法分析于一身,实现了对传统血凝检测技术的全面升级。它不仅能够快速、准确地完成凝血四项、D-二聚体等多种指标的检测,还具备高度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特点,大大提升了检测效率与准确性,为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治疗时间。
二、精准检测,守护生命每一刻
在Ci300血凝分析仪上,每一滴血液样本都被赋予了非凡的意义。通过高精度的光学检测系统,该仪器能够捕捉到血液凝固过程中的微小变化,实现凝血参数的精确定量分析。这对于识别早期出血倾向、监测抗凝治疗效果以及评估血栓风险至关重要。Ci300的每一次检测,都是对患者健康状况的一次深入洞察,为医生提供了科学、可靠的决策依据。
三、智能管理,优化工作流程
考虑到临床实验室日益增长的检测需求与人力资源紧张的现状,Ci300血凝分析仪内置了先进的智能化管理系统。从样本接收、处理到结果报告,整个过程实现了无缝衔接与自动化操作。这不仅大幅减少了人为错误,提高了检测质量,还显著优化了实验室的工作流程,让医护人员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患者照护中。此外,Ci300还支持远程监控与维护,确保设备的持续稳定运行。
四、创新引领,推动医疗科技发展
Ci300血凝分析仪的问世,不仅是医疗检测技术的一次革新,更是医疗科技发展理念的一次深刻体现。它以其卓越的性能、人性化的设计以及对未来医疗趋势的敏锐洞察,赢得了国内外众多医疗机构的广泛认可与赞誉。随着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融入,Ci300正逐步构建起一个更加智能、高效、个性化的医疗检测体系,为推动精准医疗、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贡献着科技力量。
五、结语:科技向善,共创健康未来
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,Ci300血凝分析仪以其卓越的科技实力与人文关怀,成为了医疗领域的一颗璀璨明星。它不仅提升了血凝检测的精准度与效率,更彰显了科技向善的美好愿景。展望未来,我们有理由相信,随着更多像Ci300这样的创新产品的不断涌现,医疗科技将为人类的健康福祉开启更加广阔的美好前景。让我们携手并进,在科技的引领下,共创一个更加健康、和谐的未来世界。
新仓的社会事业
平湖市新仓镇医院始建于1952年,位于新仓镇芦川新街63号 新仓镇,全院占地20余亩,建筑面积11752平方米,其中医疗用房6598平方米,编制床位70张,院内环境优美,功能齐全,设备先进,医疗技术力量雄厚,为全省“200强”农村中心集镇示范卫生院。 医院医疗技术力量状况: 医院现有在编职工66人,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大专学历31人,中专学历23人,副高职称2人,中级职称21人,初级职称42人,二名副主任中医师在2005年度被评为全国农村基层名中医。 目前医院主要医疗设备有东芝TCT300-CT机和500毫安X光机德国产ADCSOL-CR成像系统,东芝NEMIO数字东软NAS-HF1000型全中文数字化彩操仪、阿洛卡SSC-390B超血球计数、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仪,优利特尿液分析仪K+Na+CI-分析仪、德国产血凝分析仪,进口呼吸机、进口手术电刀ZY-9300多功能麻醉机、进口多参数监护仪等一系列先进的医疗设备。 医院各功能科室简介: 门诊部:临床科室开设内科、外科、妇产科、儿科、骨科、五官科、口腔科等科以及中医内、妇科等门诊科室,并有特色专科中医内科、妇科二名副主任中医师长年坐诊。医技科室开设放射B超检验、生化等诊疗科目,医院长年邀请上级医院外科、骨科专家定期来院坐诊。 住院部:设三大住院病区,内科病区主要开展心血管、呼吸、神经、消化、内分泌代谢、免疫系统常见多发及危重疑难疾病的诊治,外科病区主要开展胆、脾、结肠手术及四肢骨折内固定手术、妇产科病区主要开展剖腹产、难产接生、子宫附件肿瘤手术、人流、药流等计划生育手术,提供婚前检查,产前产后检查,优生优育咨询。 医院承担工作: 作为一所农村中心集镇示范卫生院,把疾病预防、卫生监督、妇幼保健基本医疗等作为农村公共卫生必不可少的服务项目,为农民提供集医疗、预防、保健康复、健康教育、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“六位一体”的卫生服务。 在各级党委、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,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指导下,近年来,医院注重于加强内涵建设,不断改善医疗服务质量,提高医疗服务水平,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建设,坚持“人才兴医、科技兴院”方针,切实为地方群众提供优质、低价的卫生服务而努力。
榆中县第一人民医院的改革发展
医院要发展,硬件建设是最关键的环节。硬件主要包括基础建设和设施建设。
在设施建设方面,该医院也是将其视作一切开支的首位,不管资金怎么紧张,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挤资金去添置一些的现代化设备,提高医疗水平。从2001年开始,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,他们多方筹资1300万元,先后购置了美国GE公司螺旋CT一台,意大利DU-6全数字化全身彩超一台,美国DS-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一名,德国狼牌腹腔镜一台,欧莱达200全自动麻醉机一台,日本富士能265电子胃镜一台,电子结肠镜一台,日本阿络卡黑白B超一台、500MA电视透视及拍片X光机各一台、床头移动X光机一台、C型臂X光机一台、牙片机一台、全自动洗片机三台、美国伟康全自动呼吸机一台、无痛分娩设备一套、心电工作站一台、频谱心电图一台、经颅多普勒一台、数字脑电图一台、五官科内窥镜一台、难度喉镜一台、微量元素检测仪一台、眼科A/B超一台、眼科手术显微镜一台、德国莱卡RM-2016病理切片机一台、胎儿脐血流检测仪一台、新生儿保温箱四台、新生儿抢救机三台、半自动生化分析仪一台、血凝仪一台、迈瑞三分类血球计数仪一台、胎心监护仪二台、牙科综合治疗台三台、汽化电切镜一台、万能牵引床一台、电脑全自动洗胃机一台、尿治渣分析仪一台、多功能监护仪十台等万元设备90多(台)件。这些先进医疗设备的投入使用,极大的提高了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,增强了医院的竞争力,基本满足了全县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。
设备的更新换代,为医院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。过去门诊一天最多60多人,现在增加到了130多人。过去医院收入全年几百万元,现在达到2000多万元。在同级县级医院中,榆中县第一人民医院处于领先地位,为争创二甲医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 在软件建设方面,榆中县第一人民医院提出了“一切为了病人”的绿色通道医疗服务活动。这是针对抢救危、重、急病人提出的服务口号。只要是急、危、重病人,不管他是干部,还是农民,不管他富裕还是贫穷,要把救人放在第一位。建立急诊、入院、手术无障碍绿色通道,全院所有科室必须树立“一盘棋”思想和急救意识,互相配合,无条件保证急诊抢救“绿色通道”畅通。有的危重病人家庭困难无钱住院,先治病后付钱,这项措施,就为急诊病人争取了抢救时间,由此医院也背上了50多万元欠费的包袱。有一次,医院抢救了一位交通事故伤者,接诊后病人一直处于昏迷状态,无人给交费,医院立即进行抢救,使他很快恢复了健康,但欠费1万多元仍挂在医院的账上。
为了保证绿色通道畅道无阻,医院提出了首诊医师负责制,并要求医院从上到下实行无障碍就医,始终把救人放在第一位。有些痴呆病人,无钱看病,他们照样接诊,有的病人无人陪护,医护人员除精心护理外,还要捐衣捐物,管吃管喝。在护理方面更是精心护理,无微不至,感染科护士长彭惠英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,今年3月,感染科彭惠英护士长接到110巡警送来的一位肝硬化危重病人,昏倒在路边没有人管,在路旁整整躺了一夜,蓬头垢面,浑身是土,医院接诊后,医护人员又是洗澡、又是换衣服,然后进行全面查体,病人非常感激。今年5月的一天早7点,脑系科护士长金雪玲接到了一位不知名交通事故受伤者,无陪护人员,入院时伤势严重,大小便失禁,屎尿血糊了一身,满病房臭气熏天。接诊后,医护人员很快给伤者洗了澡,并换上了干净衣服。伤者拉肚子,屎尿满身,一天要换洗四五次。10多名医护人员一直护理了20多天直到病人出院为止。急诊科护士长宋玉芳在今年2月6日,接诊了一位来自湖南的64岁老人,名叫赵同邦,家无钱,无陪护、无自理能力的“三无”患者,来甘后已冻僵在夏官营街头,孤身一人,入院时已昏迷,大小便失禁,宋玉芳带领全科人员13人参与救护,两天后,才使老人清醒,全科人员捐衣捐物,管吃管住,精心护理,一直护理了20多天,才使老人康复出院。出院时老人握着护士长的手激动地说,“是你们救了我,不然,我早就冻死在马路边了。”这些救死扶伤的动人事迹,几乎天天都在发生,为绿色医疗通道增添了光彩和荣耀。使医院在患者中进一步树立起了可亲可敬可爱的形象。 建设现代化医院没有健全严格的规章制度,很难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。为此,榆中县一院在改革中,始终“以病人为中心,以管理为重点,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”,制定落实各项管理措施。今年以来,他们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,下发了《医院管理评价指南》,充实加强了医院管理领导小组,完善了院、科二级管理组织,采取切实有效措施,加强医院管理,促进内涵建设,优化医院服务,规范医疗行为,提高医疗质量,保障医疗安全,控制医疗费用,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的医疗要求。今年他们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制度措施的落实。
一是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卫生法规、部门规章,使各项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、规范化的轨道。为了搞好医院各项工作,年初医院专门制定了法律法规学习计划,重点学习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》、《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》、《消毒管理办法》、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》、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办法》、《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》、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》、《药品管理法》、《执业医师法》、《护土管理办法》、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》、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》、《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》、《处方管理办法》等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,通过学习,进一步提高了全院职工学法、用法的认识和自觉性,医院各项工作走向了制度化、规范化的轨道,在工作中做到依法办事、依法行医、依法管理,也提高了全院职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水平。全院职工参加了2006年全县干部职工普法考试,成绩均在90分。
二是从规范病历书写入手,不断提高医疗质量。按照卫生部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》及省卫生厅关于规范病历书写的要求,结合医院工作实际,为了不断规范病历书写,提高医疗质量,进一步完善基础质量、环节质量、终末质量为依托的质量管理体系。从基础质量入手,以病历书写为突破口,参照省、市医院经验,专门规范完善了委托书、手术、谈话、输血等记录,在门诊住院病历书写上,从书写内容(主诉、现病史、既往史、家族史、婚育史、月经史、体查、初步诊断、病程记录、三级查房、检查检验结果分析、病情变化变更用药的依据,出院小结等)、时间各方面作了明确规定,院、科二级均从病历书写入手,把病历书写作为基础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;狠抓环节质量,院方加大对环节质量的管理,每周由业务院长和职能科室对运行中的病历进行检查,全年共检查运行中病历1152份,对查出的问题当即通知科室进行改进,从而保证了病历书写及环节质量的不断提高;不放松终末质量,对出院归档病历由两名业务副院长进行检查评分,对存在的问题在全院进行通报。由于我院狠抓了以三个质量为依托的质量管理,从而保证了病历书写质量及医疗质量的不断提高。为了不断提高病历书写质量,医院进行了病历书写质量评比活动,共抽百份病历。病历评审小组严格按省卫生厅病历评分标准逐字逐条打分,经过两个月认真评审,全院评选出一等奖1名,二等奖2名,三等奖3名在全院进行了表彰奖励。
三是狠抓保证医疗质量规章制度的落实。今年以来,医院把保证医疗质量规章制度的落实作为头等大事认真来抓,各科室认真执行医院各项工作制度、医疗操作规程及诊疗常规,把保证医疗质量的十四项核心规章制度落到实处,全体医护人员认真执行岗位责任制度,所有科室特别是门诊科室认真落实首诊负责制,重危病人均由首诊科室医护人员护送到住院部,院方把三级医师查房制度(首次上级医师查房在病人住院24小时内)、分级护理制度、疑难病例讨论制度、会诊制度、危重患者抢救制度、术前讨论制度、死亡病例讨论制度、查对制度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、交接班制度、技术准入制度等制度的落实作为日常工作检查的重点,进行督导,今年又完善了医师交接班制度,防范和杜绝医疗纠纷及差错事故的发生。医院制定了“强化医院管理年、搞好医院管理”实施方案,强化了各类人员责任,分工明确,职责到人、各司其职。科主任、护士长作为科室医护质量第一责任人,对科室医护质量具体负责,由于分工明确,责任到人,从而保证了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,使医疗质量不断提高,医疗纠纷及差错事故等不断减少。
为了给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、高效、价廉的服务,按照《处方管理办法》、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》的规定,医院对所有住院病人的临床用药进行了认真的检查,对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及不规范用药行为进行了规范,对所有住院病人做到科学检查、合理用药、合理治疗。
四是从“三基三严”入手,不断提高护理质量。护理部为了不断提高护理质量,年初就制定了护理工作计划,年有安排,月有计划,周有小结,强化护士长管理,把常用10项护理操作落到实处;强化护理质量管理,把“三查七对”、规范护理操作,遵守技术操作常规,提高护理文件书写质量,护理教学查房落实到护理工作的始终,经过不懈的努力,护理质量不断提高,未发生大的差错事故。为了庆祝“5·12”国际护士节,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,医院举行了护理知识竞赛,并且在全县庆祝“5·12”国际护士节护理知识竞赛上,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,并对全院临床护理人员进行了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考试,合格率达到100%,有力地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。
五是加强医德医风建设。为了加强医德医风建设,医院年初制定了具体要求,并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,为了彻底解决药品购销领域中的贿赂,医院制定了治理医药购销领域贿赂实施方案,有步骤、分阶段对医药购销领域贿赂进行彻底治理,在省厅督导检查中受到了好评。根据医德规范及兰州市制定的“十条规定”、“八不准”要求,医院建立了医德医风建设长效机制,完善了工作制度,对服务态度不好、服务行为不规范、服务质量不高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监督检查,杜绝了吃、拿、卡、要等现象的发生,从根本上解决了服务态度冷、硬、顶、碰等问题,使医院的医德医风有了明显好转。
六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,为医院发展提供可靠保证。为了加快医院发展步伐,医院在人员十分紧张的情况下,派2名医生去甘肃省妇幼保健院进修学习,派医生9人、护理人员15人参加省厅举办的各种短期学习,同时对在职职工,采用专题讲座、业务查房、电视教学,指导开展新技术、新业务,请省内著名专家每月来医院讲学一次,全院共进行重点传染病专题培训40学时,参加人数达800余人次,经考试,全部合格。 今年春天,市卫生局向全市医疗单位发出了争创二甲医院的号召,这给榆中县一院又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。增添了改革的新动力。为此,榆中县第一人民医院今年把改革的制高点定在了冲刺二甲医院上。为医院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更严的要求。从今年4月份起,他们根据省市卫生主管部门提出的评选条件和评审要求,立即在全院进行了冲刺二甲医院的总动员,并成立了以院长李庭仁为首的医院等级评审领导小组,制定了评审实施方案,下达了评审任务,全院上下,人人参与,在医院很快形成了人人争二甲,个个创优秀的良好氛围。
目前,冲刺二甲医院评审活动,正在榆中县一院如火如荼地进行着,全院上下信心百倍,以优异的业绩去攀登二甲高峰,摘取二甲医院桂冠。
新仓的社会事业
平湖市新仓镇医院始建于1952年,位于新仓镇芦川新街63号 新仓镇,全院占地20余亩,建筑面积11752平方米,其中医疗用房6598平方米,编制床位70张,院内环境优美,功能齐全,设备先进,医疗技术力量雄厚,为全省“200强”农村中心集镇示范卫生院。 医院医疗技术力量状况: 医院现有在编职工66人,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大专学历31人,中专学历23人,副高职称2人,中级职称21人,初级职称42人,二名副主任中医师在2005年度被评为全国农村基层名中医。 目前医院主要医疗设备有东芝TCT300-CT机和500毫安X光机德国产ADCSOL-CR成像系统,东芝NEMIO数字东软NAS-HF1000型全中文数字化彩操仪、阿洛卡SSC-390B超血球计数、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仪,优利特尿液分析仪K+Na+CI-分析仪、德国产血凝分析仪,进口呼吸机、进口手术电刀ZY-9300多功能麻醉机、进口多参数监护仪等一系列先进的医疗设备。 医院各功能科室简介: 门诊部:临床科室开设内科、外科、妇产科、儿科、骨科、五官科、口腔科等科以及中医内、妇科等门诊科室,并有特色专科中医内科、妇科二名副主任中医师长年坐诊。医技科室开设放射B超检验、生化等诊疗科目,医院长年邀请上级医院外科、骨科专家定期来院坐诊。 住院部:设三大住院病区,内科病区主要开展心血管、呼吸、神经、消化、内分泌代谢、免疫系统常见多发及危重疑难疾病的诊治,外科病区主要开展胆、脾、结肠手术及四肢骨折内固定手术、妇产科病区主要开展剖腹产、难产接生、子宫附件肿瘤手术、人流、药流等计划生育手术,提供婚前检查,产前产后检查,优生优育咨询。 医院承担工作: 作为一所农村中心集镇示范卫生院,把疾病预防、卫生监督、妇幼保健基本医疗等作为农村公共卫生必不可少的服务项目,为农民提供集医疗、预防、保健康复、健康教育、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“六位一体”的卫生服务。 在各级党委、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,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指导下,近年来,医院注重于加强内涵建设,不断改善医疗服务质量,提高医疗服务水平,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建设,坚持“人才兴医、科技兴院”方针,切实为地方群众提供优质、低价的卫生服务而努力。